找到相关内容67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海潮寺游记

      海潮寺游记   一来到筱埕,就听闻海潮寺的声名。   胜览了定海古城,看了海的容颜,听了海的声音,岂能不去海潮寺呢?脱俗事于尘埃,沐浴于庄严圣像的佛光之下,倾听那心静止水的空谷梵音。   我与何杰二人从定海出发,驱车前往,司机约四十岁,是个当地人。他对当地的民间传说如数家珍,一路上与我们娓娓道来。海潮寺路途颇远,且路面崎岖不平,甚是颠簸,不过值得庆幸的是,于两旁稀疏翠竹掩映的...

    何德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7343590230.html
  • 朴老佛教常识答问禅宗

    后代。 216 问:听说参禅打坐可以健康身体,却病延年,是这样的吗? 答:佛教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,有一些调身调气、息心静坐的方法,是有强健身体、却病延年的作用的,但这不是佛教参禅静坐的目的。佛教修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791032.html
  • 北宗禅与大历诗歌创作

    的境界中息心静虑,凝心人定。北宗禅师往往实践这样的禅观。如崔淇《灵运禅师碑》载:“(灵运)空山苍然,穷岁默坐。……岭云无心,即我心矣;涧水无性,即我性矣。凝而不生,澹然常寂。”又如神秀弟子义福,“栖置...为人的本心就是清净心,能悟到这清净本心就是解脱,这些坐禅观想反而使本心有了滞累。王孟诸人诗中表现的却正是北宗“住心看静”的禅法。王维讲“山中习静观朝槿,松下清斋折露葵”,把自然景物当作息心静虑的对象,...

    郜林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4161769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体认三界火宅 (3)

    ,自性现出来的时候,你嘴巴已不念,心它还是照样在念,心在念的时候,你就让它心也不念,才能够恢复到平等、清净、无为的境界。念佛也是一种习气,如果你都舍弃不了这些习气毛病,就没办法把它灭除掉,心静才能把你的法身现起来。没有碰到障碍时,要让念佛的心静止下来。碰到障碍时,你不能去对付那个境界时,就得把你以前用功的方法拿出来用,此时当然可更精进的持念佛号,让你可以专心、增加定力。   本性本是能如如无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679282.html
  • 六祖的印证──九一年夏季峨眉准提专修开示

    只是暂时的来一下,死可要回归于本来啊!记得我父亲八十岁左右经常跟我讲:“大概快回去了”!他经常有心理准备,“快回去啰!”一天到晚,他老都很开心!一点也没为快要死了而好像很悲哀。   “心静自然凉”不是...它,这对我有好处的,对身心转化有帮忙的,那你就打从内心欢喜接受,你没有跟它对抗,那一切便“心静自然凉”了,这便有真功夫了,所以千万别被外境骗!   “心静自然凉”,对我们好像只是一句口头禅,想得到,...

    首愚法师

    |准提|禅宗|闭关|EQ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0291193906.html
  •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

    的是为了摆脱各种烦恼、污染,从而使染心转变为清净之心。由于受儒家心性思想影响,中国佛教往往用“心静”来解释“心净”,用“觉悟”来代替“净”的功用。梁武帝萧衍曾明确地以“心静”来解释“心净”,他说:“《礼》云:‘人生而静,天之性也;感物而动,性之欲也’。有动在心垢,有静则心净。外动既止,内心亦明。始自觉悟,患累无所由生也。”[31] 在此,梁武帝将“心静”看作是人的本性,而将“心动”看作是人的欲望;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25991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46)

      且不说证悟,就算心静下来的时候,也会有一种不同的收获。昨天好多道友在忏悔的时候心静下来了,当时自己以前所造的罪业、修行上的不精进等一一浮现在眼前,尤其是有些人独自在家里思维:我来这里学了什么法,现在对自相续有什么帮助,我千万不能随烦恼而转……。心静下来的时候,自己的很多过失暴露无遗,悲心信心也逐渐显露。平时在很多人当中,你对上师的信心不一定很纯,但如果一个人坐下来稍微思维一下,那个时候信心就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2/1218077548.html
  • 儒、佛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互动互补

    ,也就是心性空寂。中国佛教学者往往把心净转化为心静,以静止、静寂为清净。姚秦僧肇是主张动静一体的,但他也说:“心犹水也,静则有照,动则无鉴。”(《注〈维摩诘经〉》卷六)“照”,观照、智慧。这是以水喻心,水静则有智慧观照,水动则无,提倡心静。梁武帝萧衍更明确地以心静释心净,他说:“《礼》云:‘人生而静,天之性也;感物而动,性之欲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3740761.html
  • 论数息观的修证

    一下,风就进入气球,这是从新的因缘中产生出来的。所以,我们知道出入息的因缘,是虚妄不实,生灭无常。是因口鼻因缘,才有出入,因心动令生,心静则灭。但是,一般人以为息就是风这是错误的。以此推之,四大、五阴...,所以心粗息短。比如一个人在恐怖的时候,往山上走路,并挑着重担,这时的出入息名为短息。   (2)念息长:在修随息时,呼吸已趋於精细,得平均微微寂静的境界。   因心静内住,息随心入,所以入则息长,如...

    诚 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3056529.html
  • 中国寺院名茶经济与文化

    的事例[2]。对于寺院僧尼来说,一方面,他们所持淡泊的人生态度,抑欲忌荤,提倡素食,清淡茶汤无疑是其最佳饮品。另一方面,寺院僧尼重视坐禅修行,息心静坐,禅思悟道,通常坐禅长达数日,以追求超尘脱世、得道...的作用   1.促进了佛教事业。佛教讲究坐禅,坐禅是指修习者端身正坐而入禅定,是佛教僧人的基本修行方法。佛教对坐禅方法有严格规定,要求坐禅者必须息心静虑,节制饮食,头正背直,不动不摇,不委不倚,更...

    龚永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2871644.html